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8章 人選

關燈
幾日後,陶相府。

陶道常看著蕭尋章帶來的太醫,說:“你這是何意?”

蕭尋章向太醫使個眼色,太醫心領神會,放下醫箱,取出脈枕,置於陶相手側的幾案上,說:“陶相,請。”

陶道常看了蕭尋章一眼,不作聲,而後手腕側翻,隨意地搭了上去。

片刻後,太醫手指搭在脈上回話,說:“陶相脈道充盈,和緩流利,是康健之象。”

陶道常說:“你帶了太醫來,就為給我請個平安脈?”

蕭尋章遺憾道:“本意並非如此,只是我原以為陶相病了,還巴巴地央人從長白帶了幾支野山參來。”太醫已適時將裝山參的盒子從醫箱中取出了,裝作無意地打開,只是為了自己再次確認一下品質,恰巧讓房間中的另外兩人都清楚地看到盒中物件。

陶道常瞥見墊著山參那明黃的緞子,移開了眼,說:“多謝美意,可惜我並非病體,更何況,無功不受祿。”

蕭尋章說:“放下吧。”

太醫應聲放在了適才診脈的幾案上。

“便是無病,氣血補足了,才好建功受祿呢。”蕭尋章慢條斯理道:“你說是吧,陶相。”

陶道常捋須的手頓了,說:“是何處的氣血又不足了?”

話已說明,蕭尋章便直言了:“財政三司。”

“怎麽?”

“近些年,滇遠路可是靠捐監掙了不少銀子,陶相不會不知吧。”

元和四年時,蕭尋章整頓朝綱過後,戶部、度支、鹽鐵三司皆空出一批差來,趁著能動作的官員都被禁足的日子,蕭尋章搶在他們之前往裏填了不少人,這其中陶相的人占八,他的人只占了二。

有了這層關系,陶道常自然不必在此事上與蕭尋章裝模作樣,他點頭,說:“滇遠路澇災不斷,朝廷開個特旨,也是無可厚非的。你想再動財政,此事是萬萬做不得文章的。”

蕭尋站促狹道:“陶相對現在的三司還是有想法麽?我可是滿意得很,沒想著動作呢。”

陶道常輕咳一聲,說:“宰相統領百官,理應掌財政大權,我關心一下,也是應該的。”

這話正中蕭尋章的下懷,他一撫掌,說:“捐監的錢我不管,只是他買賣我朝軍備名額,這我得管。到時還望陶相為我說上幾句話。”

擾亂軍備,這事兒說小了是貪心不足,說大了是裏通外國。陶相若想隔岸觀火,到時蕭尋章發起難來,一路追責,便是他未曾見過賄銀,手下人收了也得算在他頭上,陶道常註定難逃幹系。

聽說謝懷禦這幾日都在樞密院查一批公文,陶道常說:“想是你已有說法了。”

“今歲滇遠路澇災的安撫使,我要讓懷禦前去。”蕭尋章道。

陶道常詫異地說:“也未免太年輕。”

“他十六了。”蕭尋章掐著指節,說:“正是年輕才需要歷練。我當年攝政時,也不過十六。這個世道,等不得大器晚成,只要能者居之。”

到底是自己的學生,陶道常知曉謝懷禦的水準,讓他去,定是去做一番功績的,便也不再糾結,就此事具體謀劃,與蕭尋章商議出大概後告別。

六月下旬,滇遠路急報入京,上疏澇災,乞借糧餉。

六月二十五,金鑾殿殿前踏禦階。辛公公夾著拂塵,側立在龍椅旁,拖長了微尖的嗓音,喊道:“有事出班早奏,無事卷簾退朝——”

朝堂靜默稍頃,卻見陶相一反常態出了聲,手執玉笏,站到殿中道前,說:“臣有事要奏。”

蕭尋章道:“陶相請講。”

陶道常清清嗓子,說:“滇遠路澇災的折子已入了閣,想來太後、王爺,還有近日進出明理堂的諸位都已見過了。依臣愚見,人命關天,應即刻著手安排安撫使前去賑災才是。”

太後停下了慢撚佛珠的手,說:“陶相可是糊塗了?此事舊例,一貫是皇城司出面,已在著手安排了。”

“恐怕僅由皇城司的人去,是不大合適了。”蕭尋章突兀出聲,道:“滇遠路的廂軍出了些問題。”

兩旁立著的大臣交頭接耳起來,詢問彼此關於此事的信息。

“沒聽過滇遠路起義呀!”

“那還能有何事?難不成是廂軍起義?”

“朝廷對廂軍還不夠好麽?廂軍作甚起義?”

“世家謀反?”

“滇遠路哪來的世家?”

......

蕭尋章不著急,他待那些“嗡嗡”的議論聲都停了,才又開口,說:“沒有動亂。”

群臣心下稍安,就聽丹陛上傳來蕭尋章淡淡的聲音:“只是似有欺君罔上之嫌。”

他繼續說:“我昨日才遞了道折子,想來各位大人還未來得及議到那裏。辛公公,”蕭尋章喊道:“勞駕你跑一趟明理堂,從案上替我找出來,帶過來。”

辛倫應聲去了。能自由出入明理堂的權臣神色各異,自認與其無關的雲淡風輕,多少沾了些瓜葛的故作鎮定,而最為清楚的度支司計相夾在中間,若無其事。蕭尋章暗嘖,心道,老狐貍真淡定啊,還以為能再詐點什麽出來。

方才還事不關己隨意揣測的臣僚這會兒倒識時務,皆閉上了嘴。然而同僚間眼神不住地對視,試圖先尋個定心丸吞下。畢竟,誰知道自己無意間幫上司做了些什麽。

辛倫小碎步跑得倒是快,堂下眼神還未交流出結果,便已帶著蕭尋章所說的折子回來了。

蕭尋章打開看一眼,覆遞回給辛倫。不消再多示意,辛公公便捧著折子,躬身下了丹陛,先遞與了陶相。

陶相事先已對其中內容有了數,只匆匆掃一眼,看著沒什麽紕漏,便又將折子遞與了站在身側的同僚。

丹陛前的近臣都位高權重,常人瞧著須得仰望。然而即便是青雲端也終得自行分出個高低來,他們傳遞折子的順序仍如在明理堂中的座次一般,秩序井然。

過了陶相的手,便算是百官掌了眼。蕭尋章略等片刻,說:“這是禁軍的謝虞候近些日子查出的成果。我鄭都禁軍自各路廂軍中選拔良才,其中出身滇遠路而戶籍作偽者,竟占了十之八九。”

不知誰說了句:“這上頭描述倒是詳實,只是......”那人往後翻了翻,確認了說:“怎麽不擬個名單出來呢?”沒有名字,終歸是不太可信的。

蕭尋章說:“入了禁軍,就是要報效我大鄭的好兒郎。若書了名字,倘或各位大人中有些個記性特別好的,將來其中誰有了得罪處,大人挾了軟肋相為難,豈不白白斷送了人家的大好前途?”

又有人出來打圓場,說:“堂下諸位都是光風霽月的人物,哪會作出此等下作之事?”

蕭尋章懶得理他,說:“大鄭失平襄,烏契吞腹地。如今滇遠路緊鄰原平襄路,便是如今烏契立了國號的‘大契’。此地軍備若是出了問題,會有什麽後果你們自己清楚,當真要為了與我爭口舌之快,再將河山拱手讓人嗎?”

那人將折子翻來覆去幾下,說:“現下軍備是否切實出了問題,尚還不能下定論。王爺方才不是也道,入了軍的就是好兒郎,何必揪著人家的出身不放,日後讓他們註意莫要再犯便是了。”

“不以一眚掩大德[1],入了我禁軍的才是好兒郎。”蕭尋章難得咬文嚼字起來,說:“能進得了鄭都的,自身必然是沒有什麽問題了。可當地廂軍呢,想來列下諸位也沒有身在鄭都,給我遞上一份滇遠路廂軍核查的本事吧。如何就能肯定需要戶籍作偽的只是他路報國無門的子弟,而非別國細作?”

蕭尋章長眉下壓,語帶威脅:“盛大人,在朝中這些年,熬成光祿大夫不容易吧。你要領著大鄭的國運冒此險嗎?”

這位姓盛的大人安靜了,他不敢,否則真出了事,便是國門前跪上萬載也不足惜。

陶道常打破了寂靜,說:“還是議一議人選吧,今日就把人定下來,免得夜長夢多。”

太後坐在簾子後問:“陶相可有想法?”

陶道常依著往昔的口吻,慢慢道:“臣拙見,舊例自是要遵循的,也是祖宗之法,不好擅自變了......“

此話甚合太後心意,她道:“那便著......”

卻聽陶道常話鋒一轉,說:“然而祖宗立法是為固我河山,如今要因墨守成規違了本意,豈非不美?微臣倒是有幾個人選推薦。”

太後語調又疏離了,說:“那便說來聽聽吧。”

陶道常報上幾個名字來,也有近日聲名鵲起的,也有尚還名不見經傳的。他說:“這些人皆曾與樞密院打過交道,一同辦過差,對禁軍之事也是略知一二的。若讓他們去查廂軍,想來不會有太多阻礙。”

蕭尋章道:“既如此說,我不如從禁軍中挑個人出來,豈不更為便宜?”

“哦。”陶道常接話道:“不知此人姓甚名誰?”

“正是遞上了方才那道折子的謝懷禦。”

不出所料,太後說:“是你那義子吧?事兒辦得不錯,只是憂心其年少輕狂,獨挑大梁恐怕不夠沈穩。”

“常言道,英雄出少年,又有言道,有志不在年高。古往今來,哪條規矩定死了獨以年齡論長短?”蕭尋章說:“皇嫂若有人選,不妨也一並提了,到底是各憑本事。”

太後商議般看了辛倫一眼,辛倫微不可察地點點頭。太後說:“倒確有一個人選,此人名喚楊觀,當皇城司的差。先帝在時,皇城司兵若派外職,本就該分兩人行權。如今也不必各憑本事了,便讓他與你那義子同去吧。”

蕭尋章沒再反駁,同意了這個提案。

太後倒也並不意外,她只當蕭尋章是去讓謝懷禦磨礪一番,有人替他把著關,是再好不過了。

離了朝,陶道常與蕭尋章同走一段,說:“我著實沒料到你竟答應了讓太後的人同去,還當你要繼續將懷禦回護下去。不過這樣也好,與各處都打打交道,也是另一番見識。”

蕭尋章勾唇深意一笑,說:“大事朝上會中會,功夫朝外暗裏下。陶相,我是那麽疏忽的人?”

說罷,他不等陶道常反應過來,便自顧自與其揮手告別,說是還有要事處理,大步離開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[1]不以一眚掩大德:《左傳》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